读懂零跑 LEAP3.0技术,突围“蔚小理”就靠它?

2024-01-12 06:21:57   来源: EV视界

【技术解析】每逢蔚小理竞相争夺新势力热搜之列时,一度看似与纷争绝缘的零跑汽车,竟亦跻身其上,一时间引起舆论广泛关注。

1月10日,零跑汽车正式推出零跑C10,这款被誉为“价格屠夫”的车型,果然不负众望,以最高18.58万元的封顶价格,再次诠释了“性价比之王”的内涵。

然而,此次新车发布,实则更似一场零跑技术发布会。

现场,零跑正式发布了LEAP3.0六大智能电动核心技术,包括自研全球化整车架构、自研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、自研CTC2.0电池底盘一体化、自研智能油冷电驱、自研智能座舱以及自研智能驾驶等六大技术模块组成,并且已经全部实现量产。

通常而言,提及“性价比”这一词汇,人们脑海中的第一印象往往是“物美价廉,但科技含量不高”,俗称为“将就着用”。然而,在此次发布会上,零跑汽车彻底颠覆了这一认知,使“性价比”不再等同于“低价位”。

那么为改变这一词汇的定义,零跑汽车做了哪些?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讨。

自研全球化整车架构

对于汽车制造商而言,整车架构的通用化是车型研发的核心要素,它不仅象征着高效和一致性,更能帮助企业大幅度降低研发成本,因此,所有汽车制造商都在努力研发自身的整车架构。

什么是架构?

之前好多人会将架构与常说的汽车平台相混淆,这并不对。

其实所谓的汽车平台,其用简单的话解读意思就是,车企想省点研发费用,多造一些通用零部件造车的一种解决方案。

大众MQB平台

车企会在前期设定好相同的系统、子系统和零部件组成的系统,然后基于这些来完成多个车型共同研发和生产。

简单直接的讲就是,汽车平台就是搭积木。

然而,尽管平台化在降低制造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具有优势,但其潜在问题亦逐渐显现。

在平台化背景下,众多零部件的共用导致车企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面临更大挑战。一旦有更改需求,高昂的费用将成为难题。此外,由于平台化导致车型相似度较高,产品缺乏差异化,难以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。

所以在这种情况下,质量问题虽不容忽视,但更为关键的是,如果车型都差不多的话,将削弱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。

对于此,车企来了个简单粗暴的办法,既然花了大价钱搞得平台不能制造出多种样式的车型,那我不如将所有的零件全部通用了,只改变车辆的内饰与外观设计,这样岂不更能省钱!

因此,架构的设计目标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零部件的通用性。以汽车为例,电控模块的核心部件仅为一块电路板及各类感应器和控制开关。针对不同车型,可编写不同的程序,从而使该电控模块适用于企业旗下的所有车型。

因此,当零跑有了全新的LEAP3.0技术架构后,其自主研发的全球整车架构通用率高达88%,覆盖了从A0级到C级的所有车型,车长范围为3600mm至5200mm,轴距范围为2400mm至3100mm。

此外,该架构兼具轿车、SUV、MPV等车型的拓展开发,并能兼容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。

因此,得益于零跑汽车自主研发的全球整车架构,其产品在车身设计上为用户提供了顶级的安全保障。CTC电池技术与油冷电驱系统的黄金动力总成,为用户带来了更高程度的安全性、更长的续航里程以及更卓越的性能体验。

零跑四叶草电子电气架构

之前在采访过朱江明时,他就曾表示目前已确定达成技术合作的品牌有两家,将分别达成整车技术授权和下车体技术架构授权。

而可以确定的是,两家中的一家就是大众汽车,那么,拥有百年汽车技术的大众瞧上零跑什么了呢?答案就是[整车技术,以及整车之下车体技术]

也就是零跑最新研发的——四叶草电子电气架构。

其实说到电子电气架构,大多数人听得多但了解得少。

在汽车发展的历程中,自从越来越多的电子系统开始被装配到车内以后,就产生出了两种关于架构的改变,而按照发展历程最先出现了分布式架构。

该架构下,每个功能均由单独的控制器负责。例如,车控系统包括AEB、ESP、车身姿态控制等模块,每个模块均配备有独立的传感器和芯片,各司其职。

在普通车型中,此类模块便有上百个,高档车型则多达数百乃至上千个。然而,这种架构的弊端亦显而易见,即系统复杂度高,难以支持复合功能。

随着智能车辆革命的兴起,主机厂开始意识到分布式架构的局限性,从而有意识地推进电子电气架构的集成。

智能车辆推动了车载芯片的发展,使得单个芯片的计算能力得以大幅提升,足以支持多种功能。这使得控制器得以减少,进一步简化了系统架构。

最终,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能预先搭载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和软硬件接口,便于日后进行OTA升级,这也是超越传统汽车的关键特性。

只不过目前,受计算芯片功能及算力大小的制约,当前电子电气架构仅能实现有限的“域集成”,只能将一辆汽车划分为若干大型域控制器,包括智驾、智舱、车控等。

那么被大众相中的零跑四叶草电子电气架构,又有着怎样的不同?

简要概括,四叶草代表着“四域合一”的概念,而朱江明称其为“一个盒子打天下”。其包括:

1颗SOC与1颗MCU协同工作,实现四域中央超算,整合15个域功能;

整车线束小于1500m,保证短距离高速通讯;

平台化设计,高中低三种方案具备90%的通用化率;

具备整车级无感式在线OTA能力;

预留500+接口,满足千人千面的场景应用。

四合一中央控制域

可以说,四叶草并非寻求一个万能芯片来处理所有车辆信息和任务,而是将智能座舱、智能驾驶、车控等模块的“大脑”统一集中到一个控制器中,同时保持控制器分布式的特点。

当然,这颗“大脑”还可以继续细分一些“小脑”或者“脑干”,来做更为细分的功能。

首先,核心部分为高通8295芯片,负责提供智舱和智驾的计算支持,同时具备千兆以太网和5G能力。零跑在此创新性地实现了一款为智能座舱开发的芯片上实现“舱驾一体”。

另一块芯片为恩智浦的NXP S32G,主要负责逻辑计算并发出控制指令。

而整车控制、车身控制、网关管理、热管理、仪表信息系统、车载娱乐系统、360°环视、APA泊车、疲劳监测、生命监测、行车记录、哨兵模式、声音警报、DSP功放、视频会议等15项模块高度集成在中央计算器内。

因此,零跑四叶草架构的突破并非仅仅是“中央集成式”的设计,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了“驾舱一体”。在这一架构下,虽然仍有不同芯片分工协作,智能车辆功能仍分为不同的“域”来实现,但所有功能的计算任务已集成到一个盒子里。

而“驾舱一体”的实现,在智能车辆历史上尚属首次,也是向中央集成式架构迈进的重要一步。

CTC2.0技术

零跑在2022年的时候,就推出了CTC电池技术,成为我国首个实现量产CTC车型的企业。

其CTC技术将车身结构作为电池包外部结构,取消了部分冗余的设计,使整车垂直空间增加10mm,电池布置空间提升14.5%,从而提高车内空间利用率。

零跑汽车在底盘设计上巧妙地设置了一个凹陷的大坑作为电池舱,将电芯模组通过栓接、粘胶接等方式从下往上固定悬吊在电池舱中,并添加护盖形成密封空间。

这种设计类似于我们小时候玩的四驱车。

不过值得一提的是,当时的零跑CTC采用了一个电池模组设计。

因此,有了大模组的元素,也让它不仅是CTC,更可以说是MCT(Module  to  chassis,底盘一体化)的代表。

零跑CTC1.0

当然,如此设计也是有原因的,其最大优势在于便于维护电芯。其采用上盖密封结构舱室、下盖和胶条方案,实现电芯模组的全密封,既具备优良的防水性能,维修起来也简单高效,相较特斯拉更具优势。

零跑CTC在电池系统结构强度方面也做了精心设计,包括加强版的横梁、纵梁以及电池舱侧面三角形的力传递导向块。在车辆受到侧面撞击时,可以将侧向力转化为纵向力,传递到前后车身纵梁,避免支撑梁变形,保护电芯安全。

据官方数据,零跑CTC技术使整车扭转刚度提升25%,轻量化系数达到2.4,提升20%。较高的车身扭转刚度意味着更好的抗共振能力,从而提高整车驾控性能、底盘响应效率,并对NVH性能产生积极影响。

此外,零跑还在CTC外部增设了一个保护气体包,内充压缩氮气,通过管路与电池舱连接。在碰撞发生时,保护气体可注入电池舱,排出空气,形成缺氧环境,抑制自燃。

而到了今天最新的CTC 2.0的到来,零跑终于将大模组彻底的取消,采用无电池包、无模组技术,电池与底盘更加极致融为一体,让电池具备更安全、更耐用、更智能特质。

l零跑CTC2.0

零跑汽车采用无电池包、无模组技术,实现电池与底盘的极致融合,赋予车辆卓越的操控性能与舒适度,同时提升了整体安全系数。

在热失控防范方面,通过电芯安全选型、热失控预警、热源隔断、击穿防护、定向泄压、智能冷却等六大安全管控技术,有效抑制电芯故障引发的热扩散,实现720分钟无热扩散,远超我国国家标准要求的5分钟,从而大大提高电池安全性。

零跑独立研发的“零压”电池技术,规避了传统电池因膨胀力过大导致的容量加速衰减问题,使电池更为耐用。

在行业普遍追求800V电压的情况下,零跑CTC2.0电池考虑到当前市面上的充电桩基础设施状况,选用250A充电能力,充分发挥400V快充优势,并覆盖90%的充电桩,使消费者免于因盲目追求800V而无法使用的尴尬,节省不必要的开支。

电驱油冷技术

 在电驱领域,零跑独立研发的智能油冷电驱具备超小型、超高能、超静谧的特性,成为全球首个兼具中压/高压、圆线/扁线兼容特性的新型高效电驱平台。

在持续输出大功率方面,零跑的自研智能油冷电驱凭借持久稳定的智能油冷技术,能为整车提供长达30分钟的最大功率输出不衰减。

此外,在时速60公里时,电驱噪音低至76分贝(较同级低5-9分贝),确保车辆行驶过程中为乘客营造宁静舒适的驾乘环境。并且设计寿命≥60万公里,远高于国内外同级新能源汽车电驱,做到更耐久、更安全。

智能座舱

如今智能座舱已经成为一家企业的售卖标签,对于零跑将其定义为致力为用户创造更为自然、统一、流畅的交互体验,构建更为智能的移动生活空间。

刚才我们说过,零跑依托四叶草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,搭载业界顶级高通骁龙8295芯片,实现高集成、高性能、万物互联和智能进化,全方位打造智能座舱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座舱具备超级无感式OTA功能:仅需8秒即可完成升级(其中包括7秒环境检测和1秒系统切换),使得OTA的关注点从时长转向品质。

智能驾驶

除了智能座舱,智能驾驶也成为了展现车企科技含量的重要标杆。

零跑智驾系统依托30颗高性能感知元件与高算力模块,全面支持城市NAC/高速NAP全场景体验,并具备拓展至L3级智驾能力的潜力。零跑首发的一款单芯片舱驾行泊三位一体融合系统,能够实现8295芯片的舱驾行泊三位一体功能融合,通过座舱结合智驾数据,为驾驶员提供有效反馈,助使其驾驶更为出色。

零跑自主研发的NAC(全时ACC)导航辅助巡航系统,在无高精地图条件下,自动调节车速,自主掉头、转弯、直行,还可以红绿灯自动启停,斑马线、路口自动调节车速,转弯自动调节车速,掉头自动调节车速。

因此,这相当于将传统定义的城市高阶智能驾驶划分为两个功能:“横向控制”与“纵向控制”。而NAC正是“纵向控制”的功能,它率先实现了城市高阶智驾的纵向控制自动化,解决了驾驶员在频繁切换刹车和油门时的困扰。后续将进一步解决手部“横向控制”问题。

那么就可以说,零跑这种按步走的方式,先解放了用户的双脚,最终再去考虑解放双手,所以相较于动辄售价三四十万元的新势力品牌,零跑显然更适合广大普通用户的需求。

写在最后

不言而喻,依靠性价比优势的零跑汽车并没有牺牲配置来换取销量,更多的是通过对于产业链的优化,以此达到了更为亲民的效果,如此也让普通消费者不超20万即可拥有媲美更高层次的车型配置,即便是8295和激光雷达的这种“高端”硬件,也成为了零跑高“性价比”的一部分,这何乐而不为呢?

Copyright ©2021-2024 京ICP备19026697号-8